bob游戏
bob游戏

二维码

位置首页 > 产品中心

林下生金 绿富共赢

来源:bob游戏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8 09:30:13

  踏上绿水青山间的幸福路,已不再是一句诗意的向往,而是正在三晋大地上生动实践的崭新图景。

  这条路,蜿蜒于青翠山峦与清澈河水之间,更通向百姓富裕、乡村繁荣的广阔天地。

  陵川县马圪当乡西岭村,立足林业优势,科学规划林下经济,近千亩连翘不仅成为美丽的生态风景,更是实实在在的“绿色银行”;洪洞县万安镇枣坪村的田欣家庭农场,从单一种植到立体种养,激活林下空间,形成了“林养鸡、鸡肥林、蜂授粉”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;岚县王狮乡蛤蟆神村则成立别样红造林专业合作社,开启了一场“绿山”与“富民”的双重变革……

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!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,而是相辅相成、共生共赢的必由之路。

  这条幸福路正通过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,让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、绿色产业等新业态在三晋沃土上焕发着勃勃生机!

  秋日的太行山层林尽染,陵川县马圪当乡西岭村迎来了一年中最丰饶的季节。连绵的山坡上,连翘枝条缀满果实,在秋阳下泛起金褐色的光泽。村民们穿行其间,灵巧地采摘着孕育着希望的连翘果,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。对于村里323位村民而言,这近千亩连翘不仅是美丽的生态风景,更是实实在在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  “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坡,现在变成了‘聚宝盆’。”西岭村党支部书记张亮亮指着满山的连翘感慨道。2016年,在晋城市总工会和晋城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,西岭村44户村民率先种植了308亩连翘,其中覆盖困难户30户。村里不仅组织技能培训、制定管护方案,还每年发放每亩500元的补贴,三年累计投入45万元。如今,村民早已形成自觉管护意识,连翘长势喜人。

  2022年至2024年,西岭村的连翘每亩收入稳定在5000元左右。随着生长期延长,产量还将逐年递增。“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,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。”正在田间忙碌的村民李跃进笑着说。

  西岭村的成功实践,是陵川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生动缩影。作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,陵川林草总面积达180.2万亩,森林覆盖率50.16%,位居全省第三。在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指引下,陵川立足林业大县优势,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路径。

  全县创新推行“县农司+乡镇+村集体(合作社)+农户”联建共富模式。县农司负责资金筹措、技术培养和训练和市场运营;乡镇统筹区域管理;村集体由党组织带头创办合作社,负责土地流转和劳力组织;农户全程参与种植、管护、采摘等环节。这种机制既保证了项目高效落地,又实现了公司盈利、集体壮大、农户增收的多赢局面。

  目前,陵川连翘分布面积达118.6万亩,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,形成了“全国连翘看山西,山西连翘看陵川”的产业格局。围绕连翘这一“拳头产品”,全县抓牢基地建设、精深加工、创新发展三个关键环节:以野生抚育、人工种植等模式推进百万亩连翘基地建设;投资2.6亿元建设中药材示范园区,培育引进18家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;做好“连翘+”文章,推动与文旅、康养、生态等融合发展。

  品牌建设同样成效显著。陵川连续七年举办“太行连翘节”,连续举办两届全国连翘产业大会,不断的提高品牌影响力。

  纵观陵川林下经济发展,从西岭村的千亩连翘到全县的百万亩基地,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开发,从产品售卖到生态价值实现,一条“中药材+”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越走越宽。森林这个“水库、粮库、钱库、碳库”正在陵川焕发出勃勃生机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动力。

  九月伊始,秋高气爽。走进洪洞县万安镇枣坪村的田欣家庭农场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态画卷:绿荫如盖的果林中,核桃与红枣压弯枝头,成群的鸡鹅正悠闲地踱步觅食,蜜蜂在花丛间嗡嗡作响。这片占地110余亩的农场,正生动演绎着“林上有果、林下有禽、空中有蜂”的立体农业新模式。

  作为我省核桃经济林示范园区,田欣家庭农场现有核桃林80余亩、红枣林30余亩,林下散养鸡1000只、鹅100只、蜜蜂50箱。这片依山势而建的生态农场,已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。

  “过去农场收益全靠红枣和核桃,不仅受市场和气候影响大,林地资源在非收获期也大多闲置。”农场法人张书安道出了转型的初衷。作为国家林草局与省林草局聘任的林草乡土专家,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林下养殖正符合农场实际,随即引进了土鸡、山鸡和白鹅进行试养。

  “林下养鸡好处很多!”张书安算起了经济账:“传统笼养每只鸡日均消耗玉米二两,现在不到一两。鸡在林中自主采食杂草、昆虫和落枣,不仅大幅度降低饲养成本,充足的运动量还让鸡体质更健康。所产鸡蛋绿色无公害,营养丰富,客户都需要提前预订,市场行情报价比普通鸡蛋高出一倍左右。”仅此一项,农场年纯收入就达六七万元。

  更令人惊喜的是生态效益。鸡粪还田替代了化肥农药,每年可节省人工施肥、除草等费用近两万元,果树长势也更加喜人。谈及林下养鹅的缘由,张书安笑着说:“鹅是鼠类天敌,混养既可保护鸡群,又能产蛋增收,可谓一举两得。”

  蜜蜂养殖成为农场的又一亮点。50箱蜜蜂每年可产蜜约2000公斤,纯收益近六万元。这些小精灵不仅带来可观经济收益,还通过授粉明显提升了果树坐果率和果实品质,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。农场生产的蜂蜜绿色健康,深受消费者喜爱,销路稳定可观。

  这一创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态环境,又增加了经济产出,为农业转型及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成功经验。

  金秋时节,岚县王狮乡的沙棘林迎来丰收季。漫山遍野的沙棘果挂满枝头,犹如一串串金灿灿的珍珠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片曾经水土流失严重的荒山坡,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“绿色银行”。

  这一切的变化,要从2016年说起。当时岚县在全国首创“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”模式,蛤蟆神村农民郭茂林在村党支部支持下,成立别样红造林专业合作社,开启了一场“绿山”与“富民”的双重变革。

  “我们要在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——既要让荒山披绿装,又要让百姓鼓腰包。”郭茂林道出创办合作社的初心。合作社创新推行“三变”改革,通过土地流转、折股量化等方式,让农户变股东、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,建立起“村集体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。

  合作社先后流转土地2743亩,发展沙棘经济林2254亩,涉及农户137户413人,其中困难户61户171人。农户不仅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,还能参与造林管护获取劳务报酬,更能在盛果期享受利润分红。初步测算,长期参与造林管护的困难户,户年收入可达8000元左右。

  2019年,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,投资建设沙棘加工厂,形成从苗木选育、基地建设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。如今,沙棘原浆、沙棘油、沙棘茶叶等系列新产品远销省内外,真正的完成了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。

  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。蛤蟆神村党支部全程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,确保群众利益得到保障。村党支部书记表示:“我们严格遵循‘项目干不干,群众说了算’的原则,所有重大事项都经过民主决策,让群众真正成为生态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。”

  站在蛤蟆神水库旁极目远眺,昔日的荒山坡已被茂密的沙棘林覆盖。未来这里将建成集观光、采摘、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,实现“满山沙棘红、满眼油松绿、扑鼻榛子香”的美丽愿景。

Copyright © bob游戏 All rights reserved.